在高育仁砲轟「無能」的煙硝中,
自然排序
,馬英九登記參選下屆國民黨主席。為此,
漸進式排名
,他作了一番略帶怒氣的宣示:「說我們努力不夠,
泡菜料理
,還需要再加強,
好吃泡菜
,我們虛心接受;但有人說我們有私心,
微波食品
,這一點我們完全不能接受!」
連任總統的「跛鴨效應」來得如此之快,甚至比當年貪瀆無狀的陳水扁更早遭到民意拋棄,恐怕是馬英九始料未及。十八趴的低民意支持如影隨形,外有美國商會對經濟不振的急切敦促,內有黨內大老無法按捺的抨擊,加上十二年國教、證所稅、兩岸服務業談判等各項政策推動的困頓,應都讓馬總統感到內外交迫。而令人好奇的是,如果馬總統連「政」的這塊施政都照顧不過來,他為何仍汲汲留戀於「黨」的職位,非要兼任黨主席不可?
若用「雞肋理論」去解釋馬英九此刻的心情,未必中的;事實上,正因「跛鴨作用」發酵,馬英九此刻恐怕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這個黨。馬總統積極競取黨主席職位,可以從兩個角度觀察。其一,從國家治理的需要看:國民黨內部本來一向紀律不彰,馬總統一旦此刻鬆手黨機器,黨內──尤其民意代表更將如脫韁野馬般難以控制;而馬政府施政也將更受掣肘,難以作為。因此,他必須將黨的指揮權握在手上,黨政雙鞭齊下。
其二,從馬英九個人的政治角色看:國民黨主席任期一屆四年,馬英九如當選,主席職權將延續到他卸任總統後的一年多。亦即,他二○一六卸下總統職務後,還可利用國民黨主席的身分繼續發揮內外影響力,這是總統影響力的延長戰。尤其,在兩岸關係上,當高層政治交流仍頗多顧忌,馬英九保有黨主席身分,可方便他在諸如APEC之類的國際場合與對岸進行領袖級的會晤與交流。這點,黨主席的角色便留下莫大想像空間。
那天,馬英九在中常會上徐徐告白,一則稱繼續參選「是責任,也是使命」,二則說「我們還有許多改革要繼續推動,還需要我們政府和黨密切合作……」云云,聽起來皆言之成理。然而,這些都掩不住人們心中的一個疑問:馬英九從二○○五年領導國民黨至今,扣除其間因特別費案辭職的兩年,已長達六年之久;為何在他聲望如日中天之際,未能突破黨政的糾纏並改造國民黨的體質?而如今臨屆跛鴨,就算總統身兼主席,真的更能裨益施政、拿出作為嗎?
這樣的質疑,並非苛責。事實上,只要看馬英九還在高談「以黨輔政」,即可知他尚不明瞭自己的統御問題出在哪裡。以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的領導權威,從李登輝到陳水扁看,都可以直貫黨政;總統未必需要黨政雙駕,才足以有效領導。亦即,總統若能妥善掌握執政核心,自能號令黨內同志的效力和追隨。而馬英九的問題,就在於他對執政核心決策的掌控不足,經常搖擺,不僅讓在野陣營有機可趁,更屢屢連藍軍內部都異聲四起。如果他不能強化自己的決策模式,重振自己的領導威望,就算順利連任黨主席,也無助於鞏固其施政能力與民意支持。
高育仁以大老身分對馬英九重砲批評,就政治倫理而言,或難謂恰當;但那番話,恐怕也說出了黨內不少人的心聲。馬總統可以不接受其「有私心」的指控,卻無法否認民眾對他施政滿意度偏低的事實。本報在五二○馬總統連任周年的系列社論中曾指出,馬總統的歷史定位必須奠基於二○一六大選的勝利,若他無法順利協助國民黨繼續執政,又發生政黨輪替的話,他的歷史定位也就失去憑藉。然則,以今天的情勢觀察,馬總統自己的民意評價低迷,而執政黨的整體戰力和團結又呈現失焦亂序狀態;他要爭取未來四年的黨主席職務,即使如願,若沒有一番深刻反省及嶄新作為,恐怕對政、對黨都是徒然。
「馬總統」的本尊需不需要帶著「馬主席」的影子並肩而行,見仁見智。必須提醒的是,越是要回頭訴求「黨」的支持,就越顯示馬總統「政」的角色虛弱。馬英九要連任黨主席其實易如反掌,問題在他如何帶領整個政府及執政黨幫台灣打出漂亮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