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禮拜,
養生茶
,台東基督教醫院行動早療團隊總是開著兩輛早期療育車,
轉大人門診
,前往台東偏鄉地區,
沖水椅
,為需要療育的孩子服務。六位治療師評估孩子各領域的發展狀況,
指甲彩繪推薦
,並於每周介入。
身為臨床心理師的我,
綠建築
,負責孩子的認知功能和社會情緒發展,
防卡膏
,經常將治療元素融入遊戲之中。
陪伴了一年的孩子,
手足護理
,因為上小學一年級,
客製化手機殼
,整體狀況也穩定許多,終於到了結案的日子。雖然好幾堂課前就告知即將結案,但孩子對「最後一堂課」的概念還是懵懵懂懂。
這一天,孩子看到治療師來幫她上課,像之前一樣開心地跑過來。
我告訴她:「今天是最後一堂課哦!」孩子點點頭。
「妳知道什麼是最後一堂課嗎?」
「知道!」
「那下次老師還會不會來?」
「會!禮拜五!」
「嗯……最後一堂課的意思就是,今天上完課之後,妳就畢業了,老師們以後就不會來學校幫妳上課了。」
「……那下次老師什麼時候來?」
「這個老師沒有辦法保證,但是如果有活動或特別的事,老師還是會來看看妳。」
「那要打電話給我!」
「好!」
孩子看似滿意地開始她的遊戲。
孩子在這天的遊戲中玩得很盡興,她編了一個動物野餐的情節,分配給我兩個角色。
我們的遊戲,都是由孩子主導進行,讓她從平時被動的角色化為主動。大多時候我猜測孩子的心意,當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時就問她:「這時候我要做什麼?我要怎麼回答?」
她請我稍等一下,會有人來接我過去。但每當我滿懷期待地歡迎接我的人,對方總告訴我還要再上點妝,待會再來……衣服沒換好,待會再來……穿得不夠美,待會再來……接我的人肚子痛,再等一等……沒有位子了,改明天吧……還沒買菜呢,下次吧……
就這樣無限輪迴,我從一開始的期待,到後來感覺好疲累……我對野餐幾乎不抱希望了。
終於在三十分鐘遊戲的最後,孩子讓我的角色吃到大餐。吃得非常非常飽,想點什麼稀奇古怪的菜都有。吃飽飯,孩子也約我的角色到高雄玩一趟,這次沒有太多折騰,很快地出發遊樂,心滿意足地回家。
或許,她需要在遊戲中獲得這樣的控制感,來填補她平時的「不滿足」,而且她對遊戲中獲得主控權,感到愉悅。或許,孩子在傳達這樣的訊息:她也是一次次滿懷期待,又一次次被拒絕,她試圖讓我感覺她的焦慮或無望感。或許,孩子是要表達:如果不要開始,就不會結束。
離開前,頒給孩子一張畢業獎狀。請她把各個治療師給她的話念出來。也許,孩子終於感受到離別的時刻了,神情變得很落寞,不像剛剛那樣開心地笑。
我走過去抱抱她,她沒有回抱我。我也感傷。
揮揮手,孩子走回教室,我們開著行動早療車往下一個服務地點出發。
我們都需要不斷經歷治療關係的建立和結束。我想,人生的歷程就是這樣,陌生,熟識,分離。
親愛的孩子,難過是必經的,別忘了在大腦裡刻印正向的記憶,並對未來懷抱希望。我們都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成長。妳是,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