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公車亭到處可看到明鏡週刊「不要怕真相」的廣告。在這個假新聞氾濫與政客說謊成性的時代,
網站省錢
,像明鏡週刊這樣勇於揭發醜聞與追求真相的媒體,
電動機車
,顯得難能可貴。諷刺的是,
網站關鍵字
,這家頗具影響力的德國媒體,
桃園 隆乳
,近日卻爆發記者造假的醜聞,
如何申請專利
,而且主謀是業界一致看好的年輕記者,
永和 隆乳
,讓信譽卓著的週刊很難堪。 「明鏡週刊」(Der Spiegel)是本綜合性的新聞雜誌,
威樂
,不論紙本或網站在德語世界都相當有影響力,
響應式網站
,每週紙本銷售量達70萬份。它尤以批判性著名,
關鍵字排行
,政治人物登上明鏡週刊,往往等於政治生涯被判死刑,因此常被視為戰後德國民主的驕傲。公信力是媒體最珍貴的資產,明鏡週刊能有今天的地位,首先歸功於嚴謹的查證和把關。走進漢堡(Hamburg)總部的一樓大廳,馬上可看到牆上斗大的幾個字:「是什麼,就說出來。」(Sagen, was ist.)這是創辦人奧格史坦因(Rudolf Augstein)1947年創刊時留下的信念。自創刊起,週刊內部的自律公約就明說:「任何在明鏡刊登的新聞、訊息與事實都必須是正確的…明鏡沒有更正的本錢。」明鏡的每一篇報導得經主管、法務部門、總編輯部和核稿編輯的層層關卡,最後再由文獻中心審稿,尤其後者可說是週刊最自豪的部門。文獻中心(Dokumentation)成員有60人,由學有專精的歷史、物理、生物、伊斯蘭專家組成,任務是找出報導的破綻,在內部有「記者的天敵」之稱。正是因為明鏡週刊的自我要求比別的媒體都高,願意為報導的正確性投入資源,許多德國年輕記者的夢想就是進入明鏡週刊工作。33歲的瑞隆茨歐斯(Claas Relotius)專長是近年風靡歐美媒體圈的深度調查報導,年紀輕輕作品就散見德語國家各大報。他個性低調,同事多對他讚賞有加,且幾乎年年獲獎,備受同業肯定,還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封為年度記者。瑞隆茨歐斯身為明鏡週刊的王牌記者,深受主管和讀者的信賴,踢爆他需要相當的勇氣。他11月刊出的「獵人的邊境」一文,寫的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民兵守衛邊界、阻止難民從墨西哥入境的故事。共同作者莫雷諾(Juan Moreno)在核稿階段就發現有造假嫌疑,向主管報告卻未被採信,乾脆自掏腰包去現場查證,才發現這篇報導的主人翁「獵人」根本不曾接受瑞隆茨歐斯採訪,終於揭露這個德國新聞界近年來最大的醜聞。瑞隆茨歐斯在明鏡週刊工作7年,共寫了60篇報導,從週刊12月19日在網站自行揭露醜聞到今天23日,已確定至少14篇有問題。舉例來說,今年9月刊登的一篇報導,訪問的是反納粹學生組織「白玫瑰」唯一還活著的成員、現年99歲的拉芙倫茲(Traute Lafrenz)。這篇專訪一刊出就造成轟動,看來內容有不少是杜撰的,原來,拉芙倫茲根本沒對右翼人士再度在德國街頭舉希特勒手勢感到震驚,她連這樣的照片都沒看過。瑞隆茨歐斯近年轟動新聞界的獲獎報導,現在看來也有造假嫌疑。例如2016年刊出的「440號」,主角是在關達那摩監獄受盡虐待的葉門人,被關了14年還不想出獄,或2017年拿到新聞獎的「獅子少年」,說的是被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誘拐的2名伊拉克少年,如何被教成自殺炸彈客的故事,部分情節顯然是虛構。瑞隆茨歐斯的調查報導都很好看,運用想像力為場景添加人物和音樂,讀起來像是精彩的電影改編故事,但與尋找真相無關。正如收賄的法官不可能公正判決一樣,記者只要一造假就沒有公信力可言。即將在2019年元月接任明鏡週刊總編輯的克拉斯曼(Steffen Klusmann)就說,就算報導一部分是真的,也加上憑空的杜撰,所以現在再去查那一句是真的已經沒多大意義,「就記者作品的意義來說,瑞隆茨歐斯的報導沒有任何價值」。不過,根本問題是,他到底如何瞞天過海,騙過編輯部的層層把關。明鏡週刊表示,檢視他所寫過的每一篇報導,反省和改進新聞處理的流程,至少還需要半年時間,不過至少有兩點值得一提。首先,明鏡週刊內部的控管機制顯然出了問題。瑞隆茨歐斯擅長的是調查報導,經常單槍匹馬到國外採訪,深入外人難以到達的邊疆小鎮和戰亂地區。這種文類著重的是現場第一手觀察和感受,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可是全篇經常只有作者一人在場,編輯和文獻中心難以求證,只能完全信任他。其次,目前看來,這件醜聞是單一事件,不過,連最具公信力的媒體都出了這麼大的紕漏,整個德國新聞界大家都不好過。各大新聞獎的主辦單位開始反省,是不是太鼓勵記者寫調查報導,反而鼓勵記者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