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主導協併一行三會? 受矚目 | 兩岸經貿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
,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
,感謝您的配合。✕買東西有設計售票網RSSApp粉絲團我的新聞udn family搜尋時尚汽車NBA台灣遊戲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全部願景新聞財經噓星聞時尚汽車NBA遊戲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元氣話題讀書吧讀小說知識庫電子報基金房地產影音售票網外貿網買東西有設計有行旅捷客聯合文學聯經出版世界日報App 即時熱門要聞娛樂運動全球社會產經股市健康生活文教評論地方兩岸數位旅遊閱讀雜誌時尚汽車購物 兩岸要聞 陸港傳真 兩岸經貿 台商情報 陸港股市 udn / 兩岸 / 兩岸經貿相關新聞香港珠寶展登場 2580家廠商參展「獨角獸」企業 大陸增到131家特派員在現場/剩女 高房價推手?滬2月新屋成交量 六年新低財經觀點╱習近平的經濟神丹和二個困境穩中向好 政協:大陸仍是世界經濟發動機兩會登場 五大財經重點聚焦大陸退運、銷毀商品 來自台灣占40%銀監會新主席 要燒三把火首輪大陸禁入食品、化妝品 台灣商品逾四成 倫敦地標建築 陸地產大亨重金買走瑞銀預估 大陸今年GDP增長目標將小幅下調至6.5推動汽車產業 中國展現強大企圖心 主導一行三會合併?郭樹清繞彎回答是rumor謠傳銀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首秀:防控金融風險中國大陸創業板公司去年淨利潤增38%註冊商標免跑北京 上海就能辦全球最大油船泰歐 首次靠泊大連港ofo引爆單車熱後 融資4.5億美元西寧樓市 去年增長12%彭博推陸債收益指數華為獲利有壓 裁員隱憂浮現製造業PMI升 經濟回暖抗霾 華北鋼鋁廠大減產郭樹清主導協併一行三會? 受矚目分享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7-03-03 02:36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北京2日電WhatsApp 在離開金融監管領域四年後,
,重回熟悉的金融系統,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最大的使命,
,就是要再擎起金融監管改革大旗,
,監決治理金融亂象,
,外界關注他最大的任務就是主導協併「一行三會」(人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歷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證監會主席等要職,
,郭樹清主導一行三會「合併」並不令人意外,
,不過在記者會他卻低調沒有正面回應,只是繞個彎,表示「翻譯已經回答了,他用rumor代我發言。」郭樹清曾是中國證監會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主席,因為改革立場鮮明,力主創業板退市等新政,任職不過17個月,陸股就下跌7.7%,但勇於改革的魄力卻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在關鍵時刻還是被賦予重任,雖然從證監會到銀監會距離422公尺的路程,他歷時四年抵達,但來得晚卻到得剛剛好。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資產前總裁梅興保表示,隨著郭樹清就任銀監會主席,今年的金融協調監管將有所作為,尤其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會是今年金融改革的第一目標。郭樹清更不改開明的改革派形象,針對媒體質問,上任後要銀監會加速推進債轉股,但民營資本參加債轉股計畫其實蘊含高風險,恐將導致殭屍企業可以存活更長的時間。郭樹清強調,針對轉虧無望、難以重生的殭屍企業,將嚴令禁止作為市場化債轉股的對象。他強調會以市場化、法制化來監管,不搞行政命令、不搞行政談判。,
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
,但如果是一隻以為自己是喵星人的哈士奇呢?近期網路熱傳一組超卡哇伊的哈士奇照片,
,跟貓咪一起長大的牠,
,久而久之也感染了貓貓的慵懶和習性,
,除了趴著時會將四隻收起,
,還會「躲貓貓」,
,總是靜靜的趴在窗邊懶洋洋的曬太陽,
,端看牠的習性還真的以為是隻喵星人呢!,
,
為期九天的台北車展買氣強強滾,
,估計2013年車市近38萬輛,
,為2008年以來新高,
,今年車市銷售更熱,
,全年有機會挑戰40萬輛以上。相關車廠及零組件供應鏈類如裕隆(2201)、帝寶、F-貿聯等個股,
,可望延續去年氣勢,
,金馬年繼續奔騰。
近期市場陸續推出多款新車,
,車廠以車海戰術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
,此外,台灣有超過100萬台車齡15年以上的老車,換車潮商機可期。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吳英鎮表示,隨消費信心增強、新型車款推出,以及台北車展的推波助瀾,帶動國內第4季汽車銷售,市場預估2013年全年汽車銷售將上看38萬輛,創近年來新高,由於農曆年前是傳統汽車銷售旺季,配合主要車廠樂觀看待2014年有機會上看40萬輛,品牌廠及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將有機會雨露均霑。,
聯合/民粹與對立:司改的兩顆腫瘤 | 社論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
,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
,感謝您的配合。✕買東西有設計售票網RSSApp粉絲團我的新聞udn family搜尋時尚汽車NBA台灣遊戲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全部願景新聞財經噓星聞時尚汽車NBA遊戲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元氣話題讀書吧讀小說知識庫電子報基金房地產影音售票網外貿網買東西有設計有行旅捷客聯合文學聯經出版世界日報App 即時熱門要聞娛樂運動全球社會產經股市健康生活文教評論地方兩岸數位旅遊閱讀雜誌時尚汽車購物 udn鳴人堂 社論 民意論壇 聯合報名人堂 聯合好評 聯晚私房新聞 udn相對論 udn / 評論 / 社論相關新聞經濟/打造社企生態系 讓經濟健康成長聯合/施錦芳踢倒林萬億經濟/Uber案後 要替創新經濟開一扇窗聯合/寂靜的冬天聯合/薪資族應一起反對股利分離課稅聯合/民粹與對立:司改的兩顆腫瘤分享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7-02-19 00:5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WhatsApp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將於20日進行第二階段分組討論,
,由蔡英文總統親任召集人,
,不僅高舉「讓司法回歸人民的司法」的大旗,
,更引進過半「非法律人」為司改委員。 圖/取自總統府網站 分享 facebook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分組會議明天登場。不同於前幾次司改,
,這次蔡英文總統親任召集人,
,高舉「讓司法回歸人民的司法」的大旗,
,更引進過半「非法律人」為司改委員。然而,在看似關照人民期待的表相背後,蔡式司改放任「民粹」與「對立」兩大腫瘤擴散,令人擔心。不可否認,人民對於司法陋習與積弊存在不滿,也期待新政府拿出新的氣象。因此,蔡英文以「司法改革」回應人民對她的支持,也是理所當然。問題在,蔡總統必須真正理解民眾的期待,且洞悉司法體制內部的痼疾,才能有效對症下藥。但目前的隱憂,主政者似乎只有一廂情願的直線式思考,對實際問題卻缺乏研究及辯證思考,也因而引發民粹和對立兩大癥結。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最近批評,蔡英文宣示「要回歸屬於人民的司法」,根本是方向錯誤。他認為,司法改革的唯一目的,是在彰顯正義;而正義是不偏不倚的,絕不是「人民的」。此一說法,直擊蔡式司改的第一項錯誤:搞民粹。施明德說,「人民的司法」就是「民粹的司法」,實一針見血。畢竟現代民主國家講究權力分立,司法絕不應為了迎合人民而變成「人民的」;否則,權力的分立、制衡、中立將蕩然無存。再落到司法實務面觀察,人民對司法的不滿,多半是因為不滿法官對某些特定個案的偏頗判決,偏離了正義。至於何謂正義,是鄉民公認的真理?還是經過事證檢驗、理性辯證得出的法則?判決不符社會對正義的期待,究竟是法官或是立法的問題?這些基本問題,蔡英文可曾層層思索?我們先舉一例。三年多前承審林益世涉貪案一審的三名法官,由於其判決被外界認為「輕判」,許多民眾即直接將判決結果與「升官」、「政治介入」等掛鉤。也因此,迫使法官大動作自請「移送評鑑」,以求平息爭議。有意思的是,當時三名法官之一的林孟皇如今已是高等法院法官,因獲最多推薦票,也將參與這次司改分組會議。林孟皇因為受到同儕信任,今天才能代表法曹發聲;但回顧在林益世案中,人民對於法官的評價輕易就受到個案左右,這是法官的問題,還是社會問題?若不釐清因果,就要輕率搞「人民的司法」,法律的天平要由誰決定輕重?進一步言,人民對於司法或法官的評價之所以流於浮躁,除了推給法官或歸咎媒體,試問,諸多喜歡「帶風向」、好作驚人之語的司改菁英又豈能卸責?而如今,其中許多人竟成為這次司改的要角,施明德若知幕後操作,能不嚇出一身冷汗?蔡政府司法改革進行迄今,最受各界質疑的,就是與蔡英文「交好」的特定司改團體幾乎主導了整個過程。最新的事例是,在司改分組會議中又大舉囊括律師代表名額,也因此遭質疑「搞黑箱」、獨厚特定團體。正因為旗幟鮮明的司改團體壟斷了大半名額與發動,連帶使得「對立」問題成為司改的另一顆危險腫瘤。去年八月,蔡英文不惜冒著「違憲」風險提名許宗力等為大法官,司法實務界即傳出這是「友蔡」法律人大舉入侵司法體系的聲音。隨著司法院及司改會人事的底定,這樣的質疑也愈發坐實。也難怪有法官砲轟,司改委員名單是黑箱,司法院長又一味迎合特定團體,司法院的政策方向還不清楚嗎?美國總統川普的「禁旅令」一再遭各地聯邦法院否決,這正是司法獨立、無畏權勢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維護法治和追求正義的必要力量。反觀蔡英文標榜的司法改革,不僅以行政權強暴司法權,更是挾著少數法界「近親」或「心腹」,意圖顛覆既有的司法體系,難以讓人相信這能獲致公平正當的改革。蔡英文要讓人民相信其改革,恐怕得先割除其「民粹」與「對立」這兩大腫瘤。,
民進黨總統初選,
,「英德之爭」協調未果,
,眼看初選程序必須走下去。聯合報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民進黨總統初選,
,「英德之爭」協調未果,
,眼看初選程序必須走下去。親英人士擔心蔡英文總統無法連任的焦慮可以理解,
,但另一方面,
,不少民進黨支持者也憂心若真的有人運作「終止初選」,
,黨內民主機制就要毀於一旦。雖然民進黨總統初選協調到下周五才截止,但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已不只一次表示「要走完初選程序」,讓期待「蔡賴配」的黨內人士失望,更擔心兩列火車對撞。 連日來,各種試圖改變初選方式的傳言不斷。相關人士甚至表示「各種方案都有」,不僅有終止初選,還有其他模式,「就看黨中央是否認知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樣的講法,當然給黨中央極大的壓力。但有人擔心初選結果「蔡下賴上」,連「憲政危機」都搬出來;卻也有人憂心初選已經開跑,如果過程中更改遊戲規則,這和「作弊」有何不同?如果硬是「作掉」賴清德,豈非民進黨版「換柱」?即使力挺蔡英文者如林飛帆,也直言若終止初選,「將不只是民進黨的分裂,而是本土陣營與台灣民主發展前景的山崩地裂,乃至台灣民主與國家主權的淪喪」。黨內的不同焦慮,從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話中有話」的一句「照步來很難嗎?」就可領略大半。目前,民進黨中央還堅持中立,但當「協調不是把兩邊的人找來,黨中央不是當個公親」,「協調的前提是明年要贏,不是初選誰贏」等聲音分貝愈來愈高,黨中央還能不能挺得住?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刻。事實上,不只是民進黨,國民黨也因總統初選如何選出最適合人選,同樣陷入黨內不同意見的整合階段。一場初選,已經看見兩大政黨的集體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