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上海松江、浙江寧波、安徽郎溪、湖北武漢等地相繼出現「家庭農場」,
速食料理
,成為大陸三農轉型的一種新現象。2013年,
關鍵字廣告
,「家庭農場」更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
中新社報導,
下酒菜
,五一期間,
虛擬主機租賃
,上海春意盎然,
便宜網站
,58歲的俞周峰穿著雨靴,
簡單料理
,背著除蟲噴霧器,穿梭在及腰高的麥浪中。
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不同,俞周峰是上海松江區新濱鎮一個家庭農場的農場主,掌管著相當9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農田。
所謂「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個在美國等國家十分走俏的土地規模化經營方式,
與土地打了三四十年交道的老農民俞周峰,2008年開始變成「新型農民」:從種植自家5畝地,轉變成承包逾94畝地的家庭農場,除了大麥、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還經營著可容納約400頭豬的豬場。
俞周峰之所以能掌管如此大面積的農場,緣於在城市化、工業化的背景下,中國農村大部分青壯年農民離開了土地,造成了勞動力空洞。以上海松江為例,近年來該區從事農業的農民占農村總勞動力不到一成。
上海松江區自2007年開始啟動一場變革種田模式的試驗,集中土地,承包給家庭,讓農民規模化種田並過上體面生活。截至2012年底,在上海松江這片家庭農場「試驗田」上,已有1206戶人經營家庭農場,經營面積13.66萬畝、占該區糧田面積的80%。
俞周峰和妻子高愛娟把家安在了這個距上海市區一個多小時車程的農場裡,俞周峰說,經營家庭農場,除了生產規模變大外,更重要的是實行統一管理,「比如一旦出現死豬,要趕緊報告合作社獸醫部門進行專業處理」。
農場平日裡主要靠俞周峰夫婦兩人,農忙時雇上幾名臨時工人,雖然辛苦,一年下來兩口子能有1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淨收入,還算收入可觀(2012年上海職工平均工資為5.63萬元)。
46歲的三峽移民郎永政幾年前來到上海並經營家庭農場。他說,這幾年,承包家庭農場的人越來越多,他的農場面積已從2008年剛開始的102畝,減少到目前的82畝。
「家庭農場」這種新的土地經營方式若要走得遠,農村勞動力、土地流轉規範、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相關問題,都必須先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