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談文創觀光,
PS板
,期待透過攝影、文字、音樂,
高價收購黃金
,重新書寫台灣山水,
scr 888
,與其等別人來觀光救經濟,
保險絲座
,不如找回土地的感動力,
舒美布
,重新出發。只是一步一腳印,
糖尿病傷口
,是否可以找回「書寫台灣山水」的詩韻?
桃竹苗地區,
醫美整型
,新埔丘陵山坡上,
散光
,仍留下視野寬闊的老古庴,採光十足的中庭;有些,其實是台灣早期山上孩子讀書玩耍的地方,主人當年是做官,女兒更是學識深厚,一個人負起傳道授業責任,把自家古庴當私塾,教育想讀書又不便下山去就讀的孩子,造就了不少後來的文人。
從政的官員,想起飲水思源這四個字,似乎巳不存在。曾幾何時,因時空變遷,書香味的老古厝變成家廟,不但文化傳承沒落,甚至有些還不一定會被認列為古蹟。
以前,讀書人才有機會做官,做官顯達後也會想到那些想求學,卻又家境不好、交通不便的孩子,因而把家變學校,中庭變學生玩耍,充滿嘻笑聲的廣場。讓窮困的好學子弟,也有機會出頭天。
外島馬祖鐵板村的金板境天后宮媽祖廟,也是當年村民上學的地方。民宿主人看到我常呆在廟裡思索、創作,就描述當年他們只能到廟裡讀書的童年,如果不乖就被罰站在廟那個角落。
這讓我頗有感觸,思及文化古蹟常忽略,「真實感人故事」記載的重要性。這些都會因老一輩的離去,無法追索、虛構,最後留下的只是一棟空蕩又難修復的老廟、老房子…沒有故事何來劇情,紀錄片、電影劇本如何取材?幸虧馬祖還留下一個馬祖故事館。
今年到宜蘭頭城,「喚醒堂」、「就正軒」,與「登瀛詩社」可以說是文教氛圍的凝聚點,創於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年),設於喚醒堂西廂房,當年由地方名流所組成,留下不少詩作傳世,以迄於今。令人感概萬千的,是閱讀到那幾百首以蘭陽名勝為題的古老詩,令人動容,這不就是代表台灣的獨特景觀?
沒有手機可拍攝的那個年代,文人用視野、心境書寫台灣山水,昔日景色雖非當今風光,至少還可讀到詩中的描繪。只是如今已不被重視,甚至好好印刷保留推廣,僅靠代代相傳的文化香火,默默在頭城延燒著,又如何談落實人文觀光,詩不就是生活嗎?
可是,今天真是生活還不如一首詩。龜山朝日、北關海潮、嶐嶺夕煙、大里漁燈、湯圍溫泉,這些蘭陽景點,從昔日詩人的感受,到現今詩人的感受,也因為大環境變遷而大不相同。如果沒有好好保留下來,年輕人又如何借鏡。
我們也很難責怪他們未珍惜古詩。和居民聊到喚醒堂供奉的神明,才知道他們解釋的恩主公,不完全只有關公,而恩主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導師…大家知道要感恩,所以喚醒堂也是文人的私塾廟宇。
前人「書寫台灣山水」的情懷,一年一年的流失,台灣推廣觀光,還能有幾年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