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二四三億的前瞻計畫綠能建設,
冬山河度假農莊
,被認為爭議性較低;但逐一檢視細節,
中古堆高機
,不難發現太過理想化。蔡總統「開發綠能五百億度」、「二○二五再生能源配比二十%」的競選支票,
台中酒店
,對照台灣綠能剛起步,
網路行銷公司
,綠電開發又受客觀條件高度限制,
尿布疹
,殊為不易;至於蔡總統提示進階發展綠電產業,
彰化抽水肥
,難度則更高。就以寄望甚殷的「風光計畫」為例,
折角包裝
,千架海陸風機的目標還未上馬,
視力矯正
,既有風機造成環境、生態、文化衝擊,多架正面臨存廢爭議。最近彰濱工業區拆除三架風機的第一架,原因是噪音超過廠商可忍耐程度;二○一四「苑裡反瘋車運動」也拆了二架,除了噪音,另個原因是宗教。兩處拆除的風機都是德國大廠製造,品質在水準之上,卻遭拆除,顯然有廠商未掌握到的情況。太陽光電是另個問題,原來集電棚限制設在鹽灘地、無生產力土地,因為太陽光電每度近七元的躉購價格太誘人,投機客高價租地種電賣電,還有可觀利益;於是集電棚往優良農地蔓延。台灣糧食安全率才三成一,優良農地改種電,嚴重危及糧食供應;因此,儘管多個縣市力推種電計畫,但優良農地的底限不能棄守,違規設置的大面積集電棚已拆除近百座,但種電現象並未趨緩。綠能建設開宗明義第一項是智慧型電表建置,充分說明綠能工程之浩大。智慧電表骨幹工程是一千三百萬低壓用戶,喊了多年,至今進度僅一萬試用戶,包括節電、需量調度、時間電價、電力套餐等措施都要靠智慧電表的用電數據來分析,一萬試用戶的數據小到不起任何作用,用電戶也因不瞭解自身用電習慣,想節電卻不知如何節起。至於夏季用電尖峰電力公司可透過智慧電表切斷用戶部分設備,也因數據太小,連操作門檻都差一大截。要達到二○二五再生能源配比二十%的目標,蔡政府押注在風力及太陽能上,但台灣的風光條件並不理想。對比去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全系統的十.三%,但發電貢獻只有五.一%,可信賴度不高;而火電裝置容量占比七成一,發電貢獻卻近八成,顯然是供電穩定的重要選項。開發再生能源當然重要,但前提是供電穩定、安全,不能孤注一擲於再生能源。蔡政府或許看到丹麥、挪威的風電超過國家用電總量,心生羨慕;但這些風電大國都在北緯六十度以上,接近北極圈,「極地東風」甚至超過時速兩百公里,是絕佳風場;但對不具備如此優質風場的台灣,卻不是可仿效的「他山之石」。再生能源價廉、乾淨,必須全力開發,但要扛二十%的發電配比,怎麼克服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是關鍵。電力界新的發現,靠燃煤機組確保再生能源衝刺空間:再生能源有產出時優先用,燃煤機組降載;再生能源不穩定的缺口,則靠燃煤補上。蔡政府設定二○二五燃煤配比降到三十%,基於改善空汙,這目標值得努力,但應彈性運用。綠能建設的終極目標,除了綠電開發,還有綠電產業,投資沙崙綠能科學城建設,「打造台灣為亞洲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五至十年內於全球綠能產業占有一席之地」,這話相當豪氣,難度卻極高;台灣綠能產業才在牙牙學語,綠能產業又是高度技術、資金密集,國際競爭極其激烈。綠能產業德、日兩國執技術之牛耳,但風光沒多久,即因大陸太陽能板低價傾銷,以及市場收購價格下滑而紛傳倒閉。德國西門子沒撐住,第二大廠Q-cells也關了,博世跟著倒;日本松下、京瓷、夏普紛紛關門;二○○九年張忠謀拍板台積電進軍太陽能產業,苦撐六年後認賠退出,太陽能產業成了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慘」業。蔡英文要建立台灣自主綠電產業方向是對的,但務必先理解這個產業的特性及前景,否則一頭栽進去,屆時恐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