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接受聯合報專訪,
臥式包裝機印字
,暢談執政周年,
椰子汁
,充滿自信。 記者陳柏亨/攝影 分享 facebook 蔡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夕接受專訪,
居家清潔高雄
,談到政府推動的各項改革。她說,
員林 新娘秘書教學
,改革引發陣痛,
屏東糸統傢俱
,但這是必要的歷程;若不進行改革,
超音波加濕機
,「恐怕台灣永遠回不來」。這段談話,
平口褲
,顯示蔡英文對於改革有迫切的使命感,因此上任即急著全面推動。但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她對社會的痛苦缺乏體會,只顧著拚政績,卻未體恤人民的感受。至於她所謂「台灣回不來」,則令人不解;事實上,人民更大的迷惘,是不知道她要把台灣帶向哪裡。台灣在民主化及全球化過程中,錯過了在經濟、社會、法制層面的同步調整;從這點看,台灣確實有許多面向有待改革,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然而,改革的推動,並不是只要遙指目標、下令大軍開動即可,如果不認真規劃前進路徑、不慎選適當策略,仍無法達到目的。蔡政府一年來推動的改革,都有一套美好說詞;但它選擇的手段,有的流於片面,有的太過粗暴,有的甚至運用了違反法制、踐踏民主的作法,也因而引發不少爭議。簡單地說,改革引發的社會反彈,未必是認為改革目的不正當,而是認為改革的程序不符合民主開放原則,或者認為改革的手段違反了公平正義的精神。然而,蔡政府高舉著改革大旗,以為凡以此大旗進行的事都是正當的,以為集合在大旗底下的人都可稱為「正義之師」,這恐怕太過一廂情願。舉例而言,年金改革和司法改革雖都以「國是會議」的名義,推舉了各界人士代表參與;但其薦舉過程是由政府授權的少數人士主導,開會過程及議題的設定也常由少數人強勢主導。在這種壟斷情勢下得到的結論,年金改革幾乎是以林萬億版本為宗,司法改革則不脫民間司改會及瞿海源架構;如此,怎麼可能反映多數的民意,又怎麼可能具有民主的正當性?進一步看,年金改革委員會把考試院主張排除在外,司法改革卻由總統主導,其實都踰越了五權分立的界線,後者更有違憲之虞。但是,對外界的批評,蔡英文卻不為所動,以為掛著「改革」的招牌即可恣意而為。不僅如此,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及推動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執政黨都是採取千軍橫掃的包辦姿態,一送進立法院,就要藉國會優勢強渡關山。即使勉強辦了幾場公聽會,也都在虛應故事,無意聽取任何異議,更遑論調整既定內容。這樣的改革,跟一部「民主絞肉機」有何兩樣?在蔡英文看來,改革是艱難的,所以必須採取強勢作為,才有可能推動。但是,這樣的態度,跟威權年代領袖「一聲令下」的決策模式有何不同?跟川普的蠻幹有何差別?以「民主絞肉機」為喻,是指政府一心一意想要得到「改革香腸」,不論外界有何不同意見,不論徵詢的機制是否恰當,不論決策思維是否妥當,全都被放入這個絞肉機裡絞碎,在機器出口處灌製成香腸。在這條香腸裡,肥肉和瘦肉混成一團,不同的意見被打成同等大小的肉末,而所有的民主程序則被化約成單一的絞肉生產模式,根據總統個人的意志來決定香腸的胖瘦及大小。蔡英文在上任之初所宣示的「謙卑再謙卑」、「最會溝通的政府」,比照今天她推動的各種橫眉豎目的改革,總統其實已經判若兩人;民眾對她的印象,也反映在其民意支持度上。遺憾的是,蔡總統似乎仍堅持自己「在做對的事」,而不願感受人民對她的失望;她寧可相信自己目標的「絕對正確」,卻不想面對自己可能犯下的「手段失誤」;她堅信自己主導改革的美好想像,而無意面對人民承受變局的真實痛苦。改革當然不是戰場,改革也不是無痛分娩。但改革絕對不是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更不是把政治當成絞肉機,把民意絞成一團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