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俗話說,
銘版印刷
,三折肱而成良醫,
清潔公司高雄
,此話套在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身上再適合不過,
桃園打掃
,他被十二指腸潰瘍所苦,
台中FACEBOOK行銷
,卻也靠它獲不少工作成就,
台南清潔公司
,而他的生病故事要從13歲時說起。林肇堂的年代有初中聯考,
機械面版印刷
,他擠進升學率第一名的大同初中,
RTO廢氣燃燒爐
,才有機會考進建中或北一女,甚至是資優班。他受訪表示,當時出現胃痛,以為是讀書升學壓力大所造成,但胃痛逐漸加劇,晚上常悶痛,睡覺也會痛醒,阿嬤看不過去,帶他到處求醫。 但尋訪許多「名醫」,大家都不知林肇堂生什麼病,有一名醫師懷疑他有「膽結石」,請他做檢查。當時照X光前,除了要吃藥,還要吞一顆生雞蛋,膽結石才照得出來。因雞蛋珍貴,家中兄弟姊妹聽聞他要吃蛋做檢查,「很羨慕我,哈!」「當然,檢查結果沒有膽結石,現在回想,小孩怎麼會有膽結石呢?」林肇堂說,他於是又開始尋醫,直到有一位曾在台大醫院當內科主任的診所翁醫師,說他是十二指腸潰瘍,那年代沒好的治療方法,只有制酸劑,讓他不舒服就吃,不過真的有效。「雖然症狀改善了,但無法治癒。」林肇堂說,他考上建中後,立下志願當醫師,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病,後來也順利考取台大醫學系。期間他依然每個月去找翁醫師拿藥。他印象深刻的是,大四學生要學怎麼檢查糞便有無潛血反應,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取自己的糞便檢查,只要糞便變藍色,就是裡面有紅血球。全班一百位同學,只有他一人變藍色。林肇堂說,他大六時胃痛得更厲害,時任台大腸胃科主任的王德宏教授,首次將胃鏡引進台灣,他上王教授的課,自願讓王教授幫他做。他問:「做胃鏡聽說很難受?」王教授自信滿滿回:「相信我」。林肇堂笑說,當時沒麻醉,胃鏡一插進去,「是我有史以來最痛苦的檢查,痛死啦!」因是側躺檢查,他不斷吐口水,肩膀、頭髮都是唾液,教授還稱讚「做得很好」。「但這次檢查,診斷出我十二指腸潰瘍且變形得很厲害,無法服兵役。」所以,林肇堂在台大當內科住院醫師時,就決定跟著王德宏教授學內視鏡,後來去美國國家衛生院做研究員時,也是專門進行消化性潰瘍研究。「但我的病依舊沒好。」林肇堂說,他在美國工作第三個月,某天在家發現自己大便黑黑的,只吃了最新的胃藥就去上班,卻開始冒冷汗、不舒服、心跳加劇,最後決定向老闆請假。「但太不舒服了,想說趴一下休息,沒想到坐起來發現眼瞎了!」隨後他就休克。林肇堂說,幸好工作地點就是醫院,同事把他送去二樓的加護病房急救室,醫院檢查發現他血紅素剩6,但正常男性應是15。清醒時,醫師問他要不要輸血,不然會有生命危險。但他擔心輸血會有其他感染,最後簽下不輸血自願書。當時,林肇堂接受第二次胃鏡檢查,是同事協助進行。林肇堂笑說,同事是研究機構的醫師,做胃鏡功力不好,當他口含胃鏡,人很不舒服,仍可藉電視螢幕,清楚看到自己出血位置,但不管怎麼向同事比手畫腳,同事依然抱怨「怎麼看不到」,令他為之氣結。林肇堂說,美國醫院住院一天約8千台幣,他住院3天就趕快回家,不過從門口進到家裡,有一條20公尺緩坡,他走不上去。回台後也發生幾次小出血,那時他已升上副教授,有學生知道他的病,笑他當腸胃科醫師,卻沒把自己的病治好。林肇堂說,1982年,澳洲有科學家發現,99%的十二指腸潰瘍都和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使用抗生素可把細菌消滅,讓潰瘍癒合,且終生不復發。「因十二指腸潰瘍困擾我20多年,對於研究結果,老實說,我不怎麼相信,但學生鼓勵我試試。」因此,林肇堂把自己當「神農氏」,試著一天吃7顆藥,裡面包含5顆抗生素,連續吃四周。因藥含鉍劑,會使糞便變黑,起初他覺得沒效,但療程結束後,他等了一年都沒再胃痛,且至今20年沒復發,「幽門螺旋桿菌的偉大發現,救了我一命!」林肇堂說,他也把這治療方式運用在病人身上,「幾乎沒人治療失敗」。有趣的是,他也治療好一名水電工人,以往請該水電工到家做工,水電工都面帶不屑。當治療好後,水電工稱他是神醫,不只做工隨call隨到,還把他介紹給親友,讓親友把他的門診塞爆。林肇堂將台灣的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和流行病學發表論文,登上國際期刊。隨醫療進步,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愈來愈簡單,只要一周就能治癒,且根除可防癌。2015年,他獲「亞太消化醫學會馬歇爾及華倫胃腸學獎章」,是最高榮譽之一。林肇堂說,他多年後回想,自己一開始不懂生了什麼病,不敢吃辣、不喝咖啡,盡量不讓自己太緊張,但痛了20多年都沒好,最後才知道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現在醫學進步、知識普及,他呼籲民眾有病一定要找到病因,才能順利找回好的生活品質。●林肇堂小檔案1.年齡:65歲。2.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3.專長:內科學、胃腸學、內視鏡學、膽胰疾病、超音波術、胃癌與幽門流行病學等。4.興趣:旅遊。5.現職:輔大醫學院院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國家衛生研究院合聘研究員等。6.經歷:美國國家衛生院副研究員、台大醫院副院長、義大醫院副院長、義大醫學院長等。7.醫學成就:亞太消化醫學會2015年馬歇爾及華倫胃腸學獎章(Marshall & Warren Luminal Gastroenterology)。●十二指腸潰瘍小檔案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產生糜爛的現象,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症狀包括腹痛、腹部灼熱感、胸悶、胃悶、胃酸過多、火氣大等。引起潰瘍因素,包括家族遺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飲酒過量、吸煙、嚼檳榔、常吃刺激性食物、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物、三餐不定、暴飲暴食、精神緊張、過度憂慮及長期壓力大等,均可能使胃壁受侵蝕,導致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20歲以上年輕人、三餐不定時定量者、長期酗酒者及工作精神壓力大者,均為好發族群。預防上應飲食均衡清淡,生活作息正常,戒菸酒及檳榔,維持正常體重等,睡前二小時應避免進食。另應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