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法朋「填餡巧克力」組合,
嘉義紋繡教學
,上列由左至右:玫瑰、龍眼花、桂花、菊欉;下列:龍眼花、野薑花、菊欉、玫瑰。 圖/邱一新提供 分享 facebook 近來在各地探覓好食好物,
整合行銷公司
,愈發敬佩台灣農民的智慧,
零汙染
,不止把瀕危作物種回來,
內褲品牌
,還種了許多改良作物和新作物。若溯源台灣作物歷史,
禮車
,有唐山過來者,
工藝品
,也有日本、西班牙、荷蘭治台時引入;或,
有機溶劑回收
,讓我們發揮更大的想像力—來自南島族群間的交流,有一說「葛鬱金」源於此,在消失多年後又在花蓮玉里織羅部落復育了。當然,亦有原生種,常見諸原住民野菜或山村;如屏東滿州響林村「大果藤榕」,即以類似愛玉之姿饗食在地人。 但,多數作物許是近數十年間引入,如中東「無花果」竟在雲林現蹤;又咖啡界最熱門「藝妓豆」也在古坑草嶺栽培出。然更教人開眼界的是「可可樹」,已蔚為屏東產業;譬以東港「福灣莊園」為例,便以二種方式大放異彩:一是Tree to Bar模式,從栽植、運送、發酵到成品皆在同一產區完成;二是結合農產品,如櫻花蝦、荔枝、愛文、台灣茶,創造地方特色之精品巧克力。前者之意義不僅是業者對Single Origin(單一來源)之信仰,也是對「社區支持型農業」之實踐,然而,社區也可以是「店家」或「行業」,譬似北市糕餅同業公會,即可拋磚引玉、每年擇一地區作物如小麥、梅子、巧克力等給予支持。但我之期待,不單單是放入地方食材之陳腔濫調,而是思考如何將口味國際化,讓全世界都能接受,譬似今年世界巧克力大賽金牌之作:福灣的「茶香巧克力」系列和台北「可可法朋」的「馬告杏仁牛奶巧克力BAR」,證明台灣的消費力和品味已入世界頂級巧克力之林,與義大利Amedei、法國Michel Cluizel不遑多讓矣。我心目中的頂級巧克力,便是那種會在齒頰中緩緩融化、徐徐流入記憶深處的滋味,令人忘卻世事之滄桑,繼而念及人生某些時光,譬似我之懷想「人生第一片巧克力」:高一寄宿老師家,國中小女兒悄悄遞來的少年維特式煩惱;或許我就在那一天瞬間懂了巧克力的滋味。若能將世間滋味注入巧克力,想必是另一番境界,嘗到法朋的填餡巧克力「台灣六味」(香菜、醬油、芝麻、玫瑰、烏龍、薑)便可領會一二;又上屆金牌「菊欉」和本屆金牌「龍眼花」更具指標意義,前者取台灣原生種小油菊和紅柴花蜜製成內餡,後者融合南投龍眼花和金鑽鳳梨,讓品嚐成了對台灣風土和製吃工藝之禮讚,此即我謂「巧克力之難,難於提味」也。從麵包、咖啡以至巧克力的世界奪冠,證明台灣有了「定義美味」的實力,某種意義來說,我們業已取得一種解釋世界的權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