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減碳!挽救漁農絕路」論壇,
求職案例
,邀請法蘭茲費雪勒(Franz Fischler,
台中日照中心
,右)分析氣候變遷影響及歐盟對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對抗氣候變遷與確保糧食安全,
網站關鍵字
,一般的看法,
Tea Work
,好像兩者無法兼顧,
online casino malaysia
,而且兩者好像都應該是政府或產業部門(包括農漁業部門的農漁民)的職責,
台灣夜店推薦
,與庶民無關,
台中夜市介紹
,我們也幫不上忙。不過,
台中肩頸按摩
,日昨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主辦的「減碳!挽救漁農絕路」論壇,邀請前歐盟農漁業與鄉村發展執委法蘭茲費雪勒專題演講,協助我們問了關鍵性的問題,嘗試了突破性的思考方向。氣候變遷對農漁業部門的衝擊影響,大家耳熟能詳。為確保糧食安全,主要因應對策常是「順天應人」的「調適策略」,包括抗旱、抗蟲害等抗逆境品種的研發,冷鏈的運用鏈「氣候智能型農業」生產的推廣,甚至糧食供應鏈效率的提升等。 不過,費雪勒博士特別提醒我們農漁業部門也可以像能源部門、工業部門、運輸部門等一樣,發揮其「人定勝天」的「減緩策略」。關鍵在農作物及家畜部門生產過程及能源使用產生許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包含畜禽腸胃發酵、畜禽糞尿管理、水稻種植、農耕土壤、作物殘體燃燒、農業使用之石灰處理、尿素施用等項目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七至十三%,而食物供應鏈各階段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也高達八至十%。歐盟農漁業部門的五大溫室氣體「減緩策略」就包括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根據我們多年期APEC計畫的推估,若APEC廿一個經濟體能達到「APEC糧食安全路徑圖」所設定,於二○二○年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十%,每年將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一六三百萬公噸,拯救三六五億份餐點,節省十七兆八千億加侖的水,還創造十八萬五千個就業機會。俗語說「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可謂是無悔政策,「現在不做,將來就要後悔」。無獨有偶,在智利剛圓滿落幕的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宣言,就特別採納我國的建議,強調減少糧損及食物浪費的重要性,增強糧食安全外,也是對抗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更是不可或缺的「減緩策略」。此外,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在食物供應鏈上游的生產、採後處理與儲存,中游的加工與包裝,下游的批發與零售、消費等每階段都有可能產生。在批發及零售階段的損失,主要是產品沒達到預期外觀、品質標準,抑或是超過食用期限而遭淘汰丟棄;在消費階段的浪費,主要是指居家餐廳消費時所產生的浪費,包括未達食用標準而淘汰、食物被遺忘而過期、烹煮後沒吃完等。對抗氣候變遷,我們當然能幫上忙!我等庶民,士農工商,皆可「搶救剩食」,改變飲食習慣與嗜好,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為糧食安全及對抗氣候變遷盡棉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