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年輕阿嬤,
工商日誌
,10多年來拉拔孫子長大,
手機版網站
,直到孫子考上大學到南部住校。一年下來,
威士忌用水
,阿嬤變得提心吊膽、容易焦慮,
降火氣
,看到車禍或社會新聞時,
前鎮清潔公司
,常擔心孫子安全,
瓶裝水配送
,體重逐漸減輕、因焦慮而失眠、食欲降低等診斷罹患憂鬱症,
韓國購物推薦
,因愛孫長大離家,阿嬤顧孫的工作消失、失去重心,出現了「空巢症候群」。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表示,空巢症候群由一連串症狀組成,而非一種疾病。就像鳥爸爸、鳥媽媽每天飛出鳥巢覓食,再飛回鳥巢餵哺幼鳥,當幼鳥長大離巢,鳥爸媽的階段性任務結束,如同從職場退休。有些父母在兒女長大獨立出外打拼、念書,照顧子女的工作消失、相處時間變少,可能帶來強烈孤寂感進入空巢期。隨著現代家庭子女生得少,不像以往子女滿堂大家庭,蘇渝評說,當代父母更容易感到空巢,尤其是獨子家庭,如父母和兒女感情緊密,或父母個性較容易擔心,當孩子離開家時,感受到的空巢感就越明顯,尤其台灣隔代教養家庭普遍,年長的阿公、阿嬤更會經歷兩次空巢期,一次來自兒女、一次來自孫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空巢期就如同女性的更年期,隨著兒女離家念書,空巢的情形約從45至55歲開始,父母變得不適應兒女不在家,感覺不再被需要,出現一系列症狀。蘇渝評說,空巢症候群的症狀常見憂鬱、焦慮和失眠,雖然有些阿公、阿嬤會歷經兩次空巢,但多數有了第一次經驗做好心理準備,二次空巢感會相較初次來得小,不過,一旦伴隨空巢期出現的症狀維持2個月以上,影響到日常生活,仍應就醫評估治療。父母過於擔心兒女,心想保護孩子讓他們晚點獨立,但蘇渝評解釋,研究發現,無論兒女多大才離開家庭,空巢感對父母的影響差異不大,尤其是母親懷胎、哺乳與兒女有最親密的肌膚接觸,成長過程凡事親力親為,協助兒女生活瑣事,面臨空巢期時「消失的工作」愈多,衝擊也會愈大,若沒調適好空巢期衝擊,恐會出現憂鬱、酗酒、自我認同危機、婚姻關係緊繃等狀況。葉雅馨建議,父母也要學習,認知到兒女獨立離家,是人生當中必經階段,先檢視自我情緒、日常生活狀態是否有受到影響後,且認知生活重心已從「兒女」轉移到「自己」,可安排紓壓管道,將這些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重新培養興趣、拜訪親友或安排旅行等。新手空巢爸媽紓壓方式●學習放手,坦然接受「是時候要讓孩子獨立」的心情●學習欣賞兒女獨立的一面,別放大不好的部分●檢視內心情緒狀態,安排紓壓方式●重新培養興趣、當志工等新生活●替在外打拼的兒女,建立就近求援支持系統,如親戚、朋友等●用視訊、社交軟體等保持聯繫資料來源/蘇渝評、葉雅馨建議銀髮族尋找就業第二春,參加銀髮族徵才活動。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