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古寧頭戰役大捷國軍凱旋返台,
瓶裝水宅配
,民眾在碼頭列隊歡迎。 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1949年10月25日國共雙方在金門爆發大戰,
天然軟水
,當時國府分崩離析,
工商日誌
,軍事指揮分裂成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國防部,
汽車除積碳
,軍隊已無法有效指揮,
大里美乙
,大家各自搶部隊,
北部室內裝潢
,奪兵權。當時蔣中正已下野,
桃園室內裝潢
,仍幕後指揮部隊,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就是蔣主持軍事會議後成立,再由行政院追認。陳誠派人到廣東,勸說胡璉12兵團搶運金門,適時強化金門防衛,才有當年金門大捷。若非陳誠出手 這仗誰贏難料相較之下,國防部毫無能力組織有效反抗,面對勢如破竹的共軍,只能不斷撤退,金門大戰時,國防部早撤到重慶。有實力的國府將領,紛紛選邊靠攏,若非投共,就是只聽蔣中正或陳誠指揮。1948年末徐蚌會戰以來,共軍連戰皆捷,未料在金門嚐到敗績,這一戰,稍稍穩定台海局勢。國府這場勝仗有如上帝眷顧般,幸運地打了扭轉乾坤的一仗。若非當時陳誠動用私人關係,將胡璉兵團搶運金門,這一仗鹿死誰手,仍未可知。陳誠與蔣中正各自指揮部隊徐蚌會戰後,桂系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白崇禧發布「亥敬電」,「亥月」12月,「敬日」24日,迫蔣中正下野,由桂系副總統李宗仁代總統,政府群龍無首,戰局糜爛。從國史館、中研院史料看來,當時除了手無所措的李宗仁外,蔣中正與陳誠各自指揮部隊,軍事行動各行其是。國府軍政一敗塗地,共軍渡江占南京後,行政院遷廣州,1949年10月廣州告急,當地軍事指揮有廣東省主席薛岳、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閻錫山的分歧。根據中研院劉安祺訪問錄,當時廣州左有沈發藻4兵團,中間劉安祺21兵團,右邊胡璉12兵團。沈發藻隨白崇禧逃入廣西,胡璉名義上歸薛岳指揮,卻被陳誠拉走,劉兵團無力再戰,只好撤走,廣州陷共。劉安祺說,在廣州時,李宗仁、閻錫山、陳誠與參謀總長顧祝同都拉攏他,但他只聽蔣一人的。更早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想把他部隊調到京滬一帶,他沒聽從,至於粵系將領多不服從蔣中正。他的部隊經過台灣時,陳誠還要他留下部分兵力,他不肯,但蔣勸他,他就留下了一些。胡璉係陳誠人馬,國史館收錄的胡璉回憶稱,陳誠派副長官羅卓英到廣東兩度找胡璉調兵,胡10月初派高魁元18軍到金門,接著劉雲瀚19軍船運金門,劉廉一67軍往舟山。陳誠找羅來粵調兵,胡璉都不免認為有越權之嫌。胡兵團一走,廣東無兵可用,加速共軍軍事勝利。共軍兵不血刃拿下廈門,湯恩伯從上海到廈門,連戰皆北,一路敗走金門。10月25日大戰爆發前,18軍已抵金門,19軍在戰鬥中卸載。湯恩伯身旁有日本傭兵根本博,許多人誤將金門大捷歸功日本傭兵,但45師師長勞聲寰說,根本博戰前胡亂指揮,造成金門守軍慘痛損失,45師因根本博錯誤,被共軍打掉一個營。陳誠拉走胡璉加速大陸敗仗金門戰役前段,湯恩伯所屬李良榮22兵團應戰,後半高魁元反擊,胡璉已受命接替金門防務,接著就出現國軍將領常有的爭功諉過鬧劇。10月26日蔣經國視察戰地,胡璉仍在湖南高地作戰,由湯接待蔣。胡璉回憶稱,他對蔣經國到來竟無所知,前線戰事未結束,湯恩伯卻稱戰事結束,不讓他向蔣說明戰況。胡璉挖苦湯恩伯有苦衷,因為湯掌60萬大軍,由京滬杭轉戰福州、廈門,而至金門,理應有一勝利,以便有所交代。言下之意,是湯一路打敗仗,要拿金門大捷表功。湯調回台灣後,果然不受重用,陳誠拒派湯到舟山群島,改派石覺,湯後來遠赴日本,客死異鄉。陳誠拉走胡璉,拋下劉安祺,金門勝,但卻加速大陸軍事失敗。軍隊四處潰敗逃散,國防部、東南軍政長官、國民黨總裁都搶著指揮,讓大陸西南地區情勢惡化,國府殘部胡宗南兵敗遁逃西康,薛岳退到海南島,大陸赤化前,國府將領不服從國防部,只憑個人情感接受命令,以求自保,失敗的窘況,大概就是如此。古寧頭紀念六十週年紀念展翻拍照片。 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