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北京國台辦說:「兩岸開始進入制度之爭。」這句話,
網頁設計
,超越了「一國兩制」。因為,
網站排名如何操作
,倘若中共自信其體制的優越性可以確立,
系統建置
,可以贏過台灣的制度,
網路代銷
,則何必再有「兩制」?且這句話也超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網路行銷顧問
,因為,若將這種「制度自信」延伸來說,顯示了不再認為這只是一種「適合中國特色」的治理架構,而是一個可向世界提供新選擇的「中國方案」 。 這就是中共標榜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兩岸開始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的時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如果卅年前出現這樣話題,也許是一個笑話。但是,這卻已是在世紀之交浮現的最嚴峻且無可諱避的一個人類文明大考驗。尤其當人類衡量政經「制度」的標尺,顯然已從「抽象理念價值」轉移至「現實治理績效」時,所謂「制度之爭」內涵已告丕變。法蘭西斯.福山,是因見解反覆而獲盛名的學者。在一九九○年代,蘇東波出現,他發表「歷史終結論」,並對「制度之爭」作了宣判,判定了「民主自由」永恆戰勝「共產專制」,歷史因此宣告終結。後來,他又發現中共的治理方法有其效率上的優勢,因此在他言下歷史的發展與制度之爭又好像尚未終結。又後來,中共十九大修憲,福山又說「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不幸的消息」,但他並未因此重申「民主/自由」制度的絕對與永恆的優越性。福山的反覆,就是「制度之爭」的鮮活演示。另如湯馬斯.佛里德曼說:「我希望美國能做一天的中國,一天就好」,說的也是美國「抽象理念價值」的耗弱,與中共「現實治理績效」的強盛。這也是對「制度之爭」的評價。中共十九大後,制度自信飆升,認為中國的政經制度已經顯然擊敗了西方的「失敗的民主」。失敗的民主,這五個字,正是對西方主流意識的醍醐灌頂:你們不是說民主很優越嗎?但是,你們看看,民主也是會失敗的,現在大家看到的,不正是到處皆是「失敗的民主」嗎?專制可以很有效率,民主可以很失敗。這正是中共可與西方主流意識分庭抗禮、進行制度之爭的理由。冷靜比一比,就政經治理的功利角度言,印度的民主制度比中共的專制制度好嗎?委內瑞拉的民主制度又比中共的專制制度好嗎?這不是容易獲得答案的問題,卻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如果兩種制度的利弊既然「可以爭論」,就不會有「非黑即白」的答案。因為專制會成功,或許是一時成功,或許是長期成功;民主也會失敗,或許是一時失敗,或許是恆久失敗。我要提醒的是,如今幾已成「中國vs.非中國」之爭的「制度之爭」,已是人類文明面對的大課題,這是大歷史課題,也是大世界課題。因而,中共若說「兩岸開始進入制度之爭」,這不是開玩笑,台灣必須認真對待。就台灣而言,與大陸的「制度之爭」,有三個層面:一、在制度上,要以中華民國的「制度」抗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或以根本不存在的「台灣國」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在制度上,要把「中國」全部歸給中共或歸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仍以「中華民國憲法」保住「中華民國」,持守「中華」與「民國」的雙重立場?說白了,若無「中華」,「民國」還保不保得住?三、在制度上,要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來抗衡中共的極權專制?或為了對抗北京,遂在內部治理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上倒行逆施,因而爆出了「制度」的大倒退?這三個層面的「制度之爭」,是互為因果的。因為,「民主」不能實現台獨;否則,只要舉行台獨公投即可實現。民主既然不能實現台獨,則不論玩弄天然獨或人造獨,只有撕裂台灣,糟蹋中華民國,而不會有其他正能量發生。尤其,目前所見蔡英文政府抵拒北京壓力的種種舉措,幾乎皆與「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背道而馳。再這樣下去,恐怕內部的治理「制度」,刀片拒馬已經無用,而必須以接近戒嚴或未來有一天真正實施戒嚴制度,才有可能維持這種「摧毀中華民國/惡搞台灣國」的兩岸戰略。一方面,台獨不是「民主」能實現的;另一方面,要「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也不是「民主」能答應的。民進黨這種「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的自殺路線,對台獨不敢給它公投的考驗,對中華民國及中國不願給它認同的尊重。如此這般,不斷撕裂台灣,不斷糟蹋中華民國,這是不是已經變成一種「絕望的民主/失敗的民主」?難怪北京竟敢以「制度之爭」向台灣叫陣!如果民進黨連「中華民國」都不想要,台灣還敢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制度之爭」嗎?現在,當台灣的「制度」優勢顯然已被自己糟蹋殆盡,我們聽到北京對台灣喊出「制度之爭」。「制度之爭」是一個不易終結的歷史課題。西元前五世紀,雅典與斯巴達出現的「修昔底德衝突」,其實就是一場雅典民主及斯巴達軍國主義的「制度之爭」。歷史迄今頌揚雅典的民主,但雅典敗於當年;軍國主義被史家譴責迄今,但斯巴達是當年的贏家。而且,這場「雅典/斯巴達」的「制度之爭」延續,與人類文明一樣長久。二千六百年來,一直到今日,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合關係,其實仍是一場「雅典/斯巴達」式的「制度之爭」。這場「制度之爭」的歷史終結不易出現,但是必定有人會在制度博弈的進程中成為勝利者或輸家。兩岸的制度之爭,就當下而言,亦就兩岸情勢的消長而言,北京顯然站在贏面。不過,這或許可以證明北京制度的現實優越性,卻未必能證實北京制度的道德正確性及永續性。若再從人類文明的發展真諦看,則北京此種聲稱將回歸馬克斯主義的「中國方案」,會不會到頭來也成為另一個「贏了雅典/輸掉歷史」的「斯巴達」?這是中共當局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令人憂慮的是蔡英文政府。在「中華民國」和「台灣國」間,如何作「制度」選擇?在「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的矛盾中,又如何維持「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制度」道德性?如果,民進黨最後竟然毀了中華民國的「制度」,又玩不成「台灣國」的「制度」,更糟蹋摧殘了「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制度」;請問蔡英文:妳憑什麼與中共作「制度之爭」?斯巴達後來也亡了,但畢竟雅典亡在前頭。蔡英文,想想:妳正坐困「失敗的民主/絕望的民主」之中,如何在「制度之爭」中,自救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