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委員調查發現三重衛生所銷毀至少有1萬多劑,
塑膠泡殼
,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監委調查,
韓國寶海
,去年疾管署發給全台衛生所流感疫苗劑數,
洗滌塔
,與衛生所接種紀錄比對,
廢氣處理
,發現卅一萬劑不知去向。監委以新北市三重區衛生所被舉報銷毀疫苗、浮報接種數據遭糾正為由,
高雄清潔
,影射全台衛生所也可能有相同行為。這樣的調查缺乏對衛生所歷史的、全面的、同情的理解,
工藝品
,已在衛生所公衛護士臉書群引發巨大反彈。台灣光復後,
養樂多燒酒
,在各鄉鎮區普遍建立公衛體系最基層組織—衛生所,這是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里程碑。一九五○到七○年代,許多傳染病橫行,當時公衛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賦予衛生所大量資源及人力。種種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的公衛護士、公衛醫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地接觸拜訪,展開衛教、預防、監測、通報、調查等等大量的公衛工作。這些有系統的公衛工作,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的全力配合,使得大多數傳染病在六○、七○年代即消聲匿跡。這時期,衛生所工作人員精神抖擻,社會大眾稱讚他們「小兵立大功」。 不幸的,一九八○年代政府政策有了大逆轉,開始推動公衛醫療化、醫療商品化、市場化。一九八三年開始推動衛生所建立群醫中心,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並且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的競爭行列,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利潤。一九九○年代,政府推動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希望衛生所自負盈虧,逐漸縮減經費及人力,衛生所人員為提供民眾醫療商品以增加衛生所收入而疲於奔命;全民健保實施以後,衛生所更忙於提供有給付的醫療或保健服務。上述醫療服務占衛生所工作的大宗。此外,衛福部及縣市衛生局,眾多上級機構交給衛生所大量工作,使衛生所業務超過一百項。在經費有限、人力嚴重不足、公衛體系領導者又不重視的情況下,衛生所工作人員,尤其公衛護士,流動率很高;很多人員有倦怠感,希望能早日退休;造成工作人員嚴重缺額。在我們的訪談研究中,公衛護士這麼訴說:「我們被目標數壓得死死的,非常累」、「我們的工作又多又雜又累」、「我們是做到流汗,卻被人嫌到流涎」,許多公衛護士對現況及前景很悲觀。過去二、三十年來,政府經費緊縮、政府機能萎縮,再加上公衛體系本(預防)末(治療)倒置,導致基層衛生組織長年廢功,這是制度性問題,不能怪衛生所人員。衛生所工作人員在長年極為不利的工作條件下,竟能勉為其難,展現為基層衛生事業奉獻每一滴血汗的精神,實屬不易。政府不應該糟蹋基層衛生人員的血汗投入,應該重視衛生所的專業職能,提供充分的人力與資源,重振衛生所當年「小兵立大功」的能量及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