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開戰,
客製化網站
,雙方不斷加碼。面對此一發展,
粉絲團經營
,經濟部一貫的標準答案是:「對台灣影響有限。」這種反應就像目睹大象打架的父母,
FB粉絲團經營
,撫著小孩的胸口說,
行銷達人
,「免驚,
排名系統
,不會踩到我們」。然而國際間各種分析,
FB粉絲團經營
,卻一致指出台灣是全球曝險最高的國家,
產品代銷
,令人不禁納悶,到底是外人窮緊張,還是政府太古意?美國已經對中國大陸實施的關稅制裁確實只有340億美元,但未來幾個月預計實施者卻高達2,160億美元,涵蓋產品合計高達7,777項,不但在金額上接近中國出口總值的一半,更有接近七成的產品種類受影響。面對此一重大變局,政府上下的基本論調卻是除了零星的產業外,影響有限。這種「影響有限說」背後的思維,跟貿易戰一樣令人擔憂。 第一是切割台商與台灣。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台商,只要有出口美國者,就很難躲過貿易戰。對於台商受害,是否要給予協助?還是就如潑出去的水,讓他們自求多福?台商外移固然影響台灣就業,但過去30年的貢獻絕不應視而不見。我們想問的是,在台商篤定受害的情況下,「影響有限」是否還成立?第二個相關聯問題,是產業觀過於簡化。政府每次「影響有限」的立論基礎,感覺都只看筆電、手機二個產品是否被納入;沒納入等於沒影響,彷彿台商在中國只有生產這二個產品,也彷彿台灣只在意這二個產品。然而過去十餘年台商對中國出口貢獻的研究顯示,雖然電子及資通訊產品台商貢獻率最高,但其他如機械、汽車零組件、紡織服飾、製鞋、橡膠、化學、燈具、LED、甚至家具、園藝用品等都有相當的參與。我們要問的第二個問題是,除了筆電、手機,以及最近納入的網通設備、中低階自行車及零組件、工具機零組件外,到底還有那些產業受害?真的影響有限嗎?甚至對5+2產業前景有無衝擊?第三也是更關鍵的問題,是風險論述只有微觀見解,欠缺整體思維。美中貿易戰的直接衝擊無疑是關稅戰,但關稅高低可能是連鎖反應的第一步而已。貿易戰意味著雙方業者成本及消費者價格上漲,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全球經貿氣氛低落,因而未來會出現者,至少包括美中消費市場趨於保守、全球投資力道下降、全球貿易成長受阻等三個極可能發生的連鎖反應,對台灣出口及投資力道都會造成影響。甚至有論者指出,會影響中國打銷企業及地方債務問題的能力,抑制中國經濟成長動能。由於台灣跟國際及兩岸高度連結,這些挑戰的影響都遠高於他國,也是國際分析替台灣擔心的原因。很遺憾的是,這些風險似乎都不在政府的評估範圍內。然而若考量這些整體衝擊,「影響有限」是否還是成立?若有納入評估,影響到底為何?第四是欠缺預防性規劃。千萬別忘了,台灣也是美國貿易制裁的直接受害者,我們的太陽能模組及鋼鋁產品已經付了好幾個月的25%-30%的額外關稅。美國5月底已經比照鋼鋁,啟動對全球進口汽車及零組件的232條款國安威脅,未來也可能將半導體納入,這些發展對台灣影響更為直接。行政院賴院長指出,面對美中貿易衝突,要戒慎但毋需恐懼。我們完全同意,不過我們希望賴院長的信心不是政治喊話,而是胸有成竹;特別是當日、韓政府都高度警戒之際,我們的老神在在顯得突兀。若政府對美中貿易戰已有通盤、整體評估,請盡快跟社會產業分享,不要低估台灣承受真相的能力。反之,若目前果真只有零星、分散甚至官員個人經驗式的風險分析,則應盡快啟動整體、廣泛的評估。無論如何,請不要只有「影響有限」這種過於簡化,反而讓外界對政府處理能力失去信心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