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網路這個新媒體的工具主要有二:電腦和手機,
紙片肉乾
,此二者可謂現代人的兩大生活利器。但是,
微波食品
,手機比電腦更具滲透性,
下酒菜
,一個人可以遠離電腦一整天,
網路行銷
,卻很難遠離手機一整天。手機因而成為行銷領域的新寵兒。至於手機行銷有無效果,
專營FB粉絲團
,值不值得企業界投入?就要看行銷配套措施和地區特性了。
媒介就是訊息,
台中關鍵字優化
,不同的媒介展現不同的訊息內容。
電視以畫面代表產品和品牌的可信度,適合和潛在顧客溝通;報紙以文字呈現產品的內涵,對於理性思考的新舊顧客有足夠的說服力;宣傳海報以大量圖片和少數文字展現誘人的優惠,但如果不認識海報中的品牌,基本上是白搭;而手機簡訊則是用關鍵語和老客戶溝通,邀請他們再度上門撿便宜。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能理解,光是以簡訊傳送折價券,為什麼有的消費者會受吸引而上門購買,有的卻覺得深受打擾,對企業產生壞印象。因為簡訊發錯人自然不受歡迎。
如果採擷每種媒體的特性,交叉傳播,先讓潛在顧客認識品牌、對品牌產生好感與信任,再透過精準傳播,將優惠訊息傳遞到潛在顧客的手機,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可惜的是,大部分發展中的企業都缺乏循序漸進的能力,想到什麼做什麼,優惠措施的推出到實行之間只有兩周左右的空檔,自然很難有周全的行銷配套措施相呼應。
那麼,手機行銷該如何避免誤踩地雷、消除顧客與潛在顧客不樂意收到促銷訊息的局面呢?
根據美國東北大學針對經濟發展程度和手機普及率都大不同的美國與巴基斯坦進行的研究指出,想要消費者樂於接受手機行銷必須具備兩大要素。
第一個是手機行銷活動必須具有娛樂性與功能性,消費者除了要覺得活動有趣,還可以從中獲得獎品或其他有用資訊。
第二個是消費者同意企業可以向他們進行手機行銷,由消費者決定他們想要的行銷內容。
芬蘭的Blyk電信公司,專門鎖定歐洲年輕族群,如果用戶允許企業寄給他們自己感興趣之品牌的手機廣告,用戶就可以獲得免費的通話時間跟簡訊則數;這樣的互動效果比未經同意收到促銷訊息,來的好很多。
這個研究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性別的影響力。根據研究,男性對手機行銷的接受度比較高,如果企業可以提供男性更有趣的手機遊戲或優惠,很容易吸引他們跟企業產生互動;女性則比較關心自己的手機,所以企業可以提供她們更具個人特色的來電答鈴、手機螢幕或是顯示介面。
上述的調查,只侷限於手機簡訊,事實上,現在的手機行銷已遠超過簡訊的範疇,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中國行動上網的普遍性遠遠超過電腦上網,初步估算約有八億人口;許多人沒碰過瀏覽器,但一定熟悉手機介面下的應用軟體。
因為人和手機的關係是這麼緊密,服務提供者紛紛研發具備通訊、社交、傳播、客戶關係管理的強大系統,使手機成為更具人氣和財氣的新行銷工具。
(作者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