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綜藝節目年年茁壯,
下酒菜
,從苗到株,
喜餅推薦
,甚至枝繁葉茂,
年菜推薦
,讓台灣電視圈從俯視、平看到仰頭,
產品代銷
,欣羨中,
清境農場
,帶著嘆息。少了肥沃土壤,
冷凍食品
,台灣綜藝這棵大樹,未來何去何從?
很多人批評大陸節目只是靠大量砸錢,四處向各地買版權取經才有今天,但如果真的細細去品味其內容,其實它還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台灣節目談的是八卦、聊的是家事,像解壓器,圖觀眾一笑。大陸節目用故事包裝,有真情、具人文,味道常讓觀眾看完久久不散。
一道海峽,分隔兩邊同文同種的文化。大陸勝在市場大、資金多,節目動輒製作費數千萬,來賓出場費少則十幾萬台幣,高的一集就上百萬,這是市場規模小的台灣永遠達不到的境界。名和利,讓知名藝人肯冒危險跳水、資深天王天后,還願意去攝影棚裡跟別的歌手拚歌藝,台灣這方,只能對著微薄製作費,苦發不到大牌而傷腦筋。
走遍大陸各地的蔡康永看這「台灣開花、對岸結果」現象,認為已成趨勢,不必悲觀看待,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對岸不是大陸,不懂國語,「台灣做的節目,怎會在那裡也有認同感?」
電視圈跟景氣走,台灣電視台廣告費低,沒辦法再給製作單位高額製作費,已做不出大型、豪華、炫目節目,但如果用心做,一碗簡單的滷肉飯,也可對抗佛跳牆,讓人回味無窮。
台灣綜藝走分眾市場,大牌如張菲,製作單位付不起他酬勞,就改找中生代的藝人,電視台願意用心,無論旅遊、美妝、模仿、歌唱或走遍台灣各角落的外景節目,也擁有很好的收視率,例如小S、蔡康永「康熙來了」、例如浩角翔起的「食尚玩家」,都是小而美的好節目。台灣的綜藝之樹,如想要繼續長成,只能靠觀眾下手,從收視率砍掉劣質的壞死枝幹。
※延伸閱讀》‧專題╱音樂人為榮譽而戰【我是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