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示範區納入農業,
台中網頁設計
,宣稱農業「加值」,
紙片肉干
,卻絲毫看不見和本地農業的連結,
網購年菜
,問題就出在加工再出口的舊思維,
微波食品
,無助行銷本地農產品,
網購年菜
,區內反而可能充斥大量進口廉價原物料。
風土、精品、單品、溯源,這是近年談及全球農業和飲食,少不了的關鍵字,其實,四個名詞指的都是同一件事,「地產地製」是未來趨勢,細微風土衍生的差異才是競爭力。
「台灣種作、台灣釀」向來是我推廣在地食材的理念。牛肉麵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小吃,但細究裡頭的原料,卻鮮少能凸顯地域特色。比方最主要的牛肉絕大多數都非本產,核心調味料的醬油,其實,釀製醬油的黑豆,大宗都仰賴進口,但進口豆卻不如國產豆風味飽滿。真正屬於台灣獨有的特點何在?
從跨國集團的紅茶、咖啡到巧克力的成功故事,都是建立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犧牲上,無論造成當地族群衝突、作物單一化而導致糧食安全體系崩盤等,台灣不該走「大規模量產加工再出口」這條回頭路,同時,我們不應該,也沒有本錢去競逐農業規模。
從咖啡也可看出地產地製的趨勢,與其選擇「面目模糊」的品牌豆,愈來愈多消費者開始重視,咖啡豆產地,包括:來自哪個國家、出產自哪個莊園等,看似小眾市場,卻是未來趨勢;影響所及,以往大量生產商業豆的咖啡產國,早已紛紛轉向投入小農精品莊園咖啡豆市場。
舉咖啡起源國度衣索比亞為例,明星產區耶加雪夫以往少有人知,現在卻舉世知名。
台灣地小人稠,不同於紐、澳的地廣人稀,若一味從經濟角度去思考農業未來,則恐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保持多元和差異,發展小而精緻、百花齊放的精緻農業,才能打造均富的社會,而非寡頭經濟。
農業並非低產值、缺乏競爭力的產業,舉台南玉井芒果為例,玉井芒果闖出一番名氣,背後來自當地先天優勢地利與眾多獨立小農的心血投入,共同擦亮這塊招牌,創造極高產值。然而,小農付諸努力,卻可能敵不過政策的傾斜,試想,示範區上路後,若有廠商從菲律賓、泰國大量進口芒果加工再掛上台灣品牌出口,先不論對台灣本土農業與台灣農產品質的打擊,長此以往,這樣缺乏真正地域特色的產品,如何能彰顯台灣風土與競爭力,跟上全球農業革命潮流呢?
(本文由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