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謝長廷的邀請遠赴香港,
台中補財運
,參加「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媒體形容這是民共之間的第一次對話,
樹德
,也是紅綠之間最大規模的接觸。事實上,
負離子
,這場會議並不代表民進黨,
肩頸僵硬
,卻是國共對談之外的另一種嘗試。世界在變,
識別證
,歷史也在變,
T恤
,台灣不可能停留在原點永不改變。世界各國展開與中國對話時,
屏東居家清潔
,只有民進黨選擇停留在反共時期。謝長廷有意突破這不進不退的僵局,也有意扭轉國共兩黨的壟斷形勢。
一天半會議的過程中,雙方表現出相當多的差異。但是能夠坐下來對談,便意味著敵意可以消除。謝長廷說得好,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沒有歷史仇恨。雙方長期對彼此的理解,無非都是透過靜態文字與豐富想像。經過面對面的討論,至少可以認識雙方的分歧點。國共對談將近十年,直到今年吳伯雄才提出:「馬英九總統必須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在這次香港會議裡,謝長廷不斷彰顯「中華民國憲法」的意義,也特別強調「憲法一中」是兩岸對話的重要基礎。他說,就像兩個齒輪運轉那般,必須依賴一個接觸點。兩岸只有以各自的憲法為依據,未來對話才有可能。
如果北京否定中華民國憲法的存在,不要說國民黨不同意,民進黨也無法接受。這正好也為台灣兩個政黨找到政治共識,未來兩岸談判時,都不能偏離中華民國憲法。這個法理基礎,是保障台灣人民利益的最佳防線,因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所有的活動,都涵蓋在憲法的規定裡。這部憲法,已經在台灣實行超過六十年以上,有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絕對不是九二共識或任何論壇就可簡單抹煞。
香港會議的意義,不宜過於膨脹,卻可以理解為未來對話的起點。會議過程中,分成政治、社會、文化、城市交流四個小組。來自台灣的出席人員,大多是學者與民意代表。來自中國的成員,除了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之外,清一色是各省涉台單位的官員。這是民意與官意之間的差異,台灣的發言是從民間社會出發,中國則是由上而下的官方立場。他們無疑是在為中央政策辯護,能夠迴旋的空間相當有限。台灣學者與民意代表不必受到規範,反而能夠暢所欲言。僅此一點,就可衡量雙方的差距有多大。
在會中,台灣成員並不諱言,島內拒統的民意逐年增高。這不僅僅是兩岸生活方式不同,香港一國兩制的活生生經驗,更是相當重要的借鏡。尤其在政黨輪替之後,台灣民意對得來不易的民主更加珍惜。在馬英九總統任內,主張獨立與維持現狀的人口,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種種數據,都正好與北京的主觀願望背道而馳。這個事實根本不用辯論,足夠顯示台灣民主已經有強烈的認同在支撐。
香港紅綠會議是否帶來衝擊,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當中國代表反覆申論民主有許多種類,中國協商式民主也是其中一種。但是,他們的民主卻完全避開人民是否有發言權,也避開討論基本人權是否獲得保障。這是兩岸政治的最大差異,也是兩岸憲法最大分歧之處。
如今,民進黨的華山會議嚴肅討論中國政策時,恐怕也需要從中華民國憲法出發。所謂「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內涵,已經趕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勇敢走出意識形態的枷鎖,勇敢面對務實政治的要求,香港會議或許可以提供一些靈感。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