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執政三年多來,
台中 品牌設計
,為救經濟,
商標專利申請
,屢屢推出減稅措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蔡總統執政三年多來,
電動車二行程補助
,在推動經濟發展及財政永續上未見成果,
時光姬dcard
,卻把各種減稅、補貼視為政績大力宣傳,
專業網路行銷
,以拉抬低落的民意支持度。蔡總統吹噓自己任內的經濟表現,
自然排序
,卻又拚命推出減稅法案救經濟,
口碑行銷公司
,而減稅利益大多流向富人,分配正義只能淪為口號。在全球經濟下滑危機升高之際,我國過度減稅不僅造成財政脆弱,更將使台灣難以抵擋灰犀牛的撞擊。蔡英文自詡推動改革很有魄力,但屢屢採取減稅措施,其實是出於討好,因為爭議最少。外界不平的,多半是某種稅減得不夠多、誰沒得到好處等,反對減稅的聲音卻極少被聽見。蔡總統三年前就職時曾疾呼,「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為此,她應該提出加稅政策以健全財政,才是魄力的展現。然而,現在總統和閣揆都拚命把減稅當成政績大肆宣傳,卻把平衡財政的壓力全都丟給財政部長去承受。 回顧過去幾任財長的作為:林全推動「最低稅負制」,讓有錢人多少繳一點稅;李述德推動恢復軍教課稅,為長年的爭議畫下句點;張盛和推動「財政健全方案」,以「取之於少數,用之於多數」原則,增加稅收並縮減赤字。這些拔鵝毛的加稅法案不免得罪既得利益者,財長屢屢成為眾矢之的;但當時也因為獲得府院支持,最終才得以落實。這種作法,才是施政的魄力。民進黨日前的初選政見會中,對於去年通過的所得稅制優化方案,蔡英文和賴清德爭相邀功,競稱「有感減稅」是自己的功勞。官員說,扣除額調高後,年薪低於四十.八萬元的小資族,今年不用繳稅,和舊制相比省了五千一百元稅金。但官員沒說的是,有十個納稅人因此減稅一億到三億元、十三人減稅五千萬到一億元,減稅一百萬到五千萬元則有一千多人。這種以「優化」為名、實則讓富人大減稅的稅改方案,不但違反租稅公平,也衝擊政府財政。財政部估計,和上一年度相比,綜所稅收因此短收一百多億元。政府財政收入短少,但閣揆蘇貞昌又開出「取消印花稅」的紅包,地方因此短少的一二○億元財政缺口,須另編列預算補足。此外,軍公教調薪的議題又浮上檯面,對於正在籌編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財主單位而言,也是一大難題。儘管政府財政吃緊,儼然把減稅當成拚經濟唯一解方的蔡政府,卻仍持續加碼。立法院預訂十七日召開臨時會,執政黨力拚三讀通過的《產創條例》修正草案、《境外資金匯回條例》草案、《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的「名模條款」等,都遭在野黨立委質疑是圖利企業和富人的減稅法案。其中爭議最大的,是《資金匯回條例》。政府以美中貿易戰和全球反避稅風潮為由,採取形同「租稅特赦」的方式,鼓勵在海外無處可藏的資金回台。事實上,以國內五缺問題懸而未決,這些回流資金能帶動多少實質投資效果,令人懷疑;然而,卻可能引發炒股、炒地、炒商辦等的負面效應。草案在委員會審查時因爭議過大,在重要條文全數保留的情況下勉強完成初審;然而,民進黨無視外界質疑,準備在臨時會以人數優勢強渡關山。政府不是不能幫企業減稅,問題在於減稅易放難收,必須審慎評估。再者,政府課稅的目的除了籌措財源,是要改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縮小貧富差距。這些減稅法案在缺乏配套下,減稅利益讓富人和企業主獨享,對解決低薪問題幫助有限,反而讓經濟優勢者更優勢,加劇社會弱勢者的相對剝奪感。蔡總統說,她的政府是「有史以來最注重年輕人的政府」。若注重年輕人,就不能不正視分配正義;但蔡政府以減稅為主軸的拚經濟法案,卻是制度性地破壞財政的健全永續,這不但和分配正義背道而馳,更增加世代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