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外甥女在美國結婚,
美甲
,依照美國習俗,
減肥門診
,賀客不必準備紅包。但她在門口放一張桌子,
男裝
,桌上擺著一個漂漂亮亮的箱子和裝飾過的一塊空位,
高雄清潔公司
,朋友陸續到場,
輸出
,鈔票就這麼不用紅紙包,
紙箱印字貼標
,也不用寫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話,
廚具設計
,大剌剌地往箱子裡放,有的朋友則帶著禮物放到那空位上。
我好奇地觀察,發現有人沒放鈔票,也沒給禮物;而那些放進去的鈔票額度也不是很大,有二十、五十,最多一百美元,像極了我們台灣寺廟裡捐香油錢的功德箱,自由投入,不必知道誰投多少,也不必知道誰送了什麼禮物。這個自由國度的婚禮習俗,讓我挺不習慣的。
如此特別的美國經驗,不禁讓我讚嘆,「紅包」這玩意兒真是中華民族最奇特的發明!不論結婚、生子、新屋落成、安慰長輩、獎勵後輩、生日祝福、送人遠行、除夕壓歲,只要想得到名目,都可以送上紅包。
台灣最普遍的就是結婚要送紅包,有時連續碰到幾個好日子(通常出現在年終),那個月可就慘了,幾個不小的紅包讓人被炸得荷包大失血,「紅色炸彈」的形容真是貼切極啦!結婚的紅包學問可不少,給長官、長輩的不能失了禮數,給下屬、晚輩的也不能顯得太小器,至於同輩、同學、同事更得到處打聽,再參考你來我往的紀錄,方才不失禮。光這番琢磨,保證把外國人搞得霧煞煞。
除了結婚,更大攤的接續上演。除夕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團圓日子,也是最讓小孩子期待的日子。記得小時候吃完圍爐,焦急地吞下幾個水餃元寶,就眼巴巴地望著時鐘,等待那指針指向十二;好不容易在睡眼朦朧、哈欠連連之下,爸媽端坐在客廳沙發上,手上拿著一疊紅包,我們兄弟姊妹依序向爸媽磕頭,歡喜領賞。雖然第二天壓歲錢就得交給媽媽保管,當下卻覺得好滿足、好快樂,因為這可是一年裡最富有的時刻。
及長,我們這些兒女各有職業、收入,除夕就變成我們給爸媽「留歲錢」了,當然這一包可不能小。接著姪子、外甥陸續來湊熱鬧,加上婆家共二十幾口子的留歲錢、壓歲錢,年終獎金往往就這麼煙消雲散,但這甜蜜的負擔,總讓我心生溫暖,那可是千金不換!
如今自己已退休,到了除夕,左手歡歡喜喜接受兒子們給的留歲錢,右手恭恭敬敬送上留歲錢給公婆,歲月就在這紅包轉進來又轉出去中悄悄流逝。
爸媽相繼過世後,這傳來傳去的遊戲沒得玩,在惆悵失落之際,更加懷念起兒時握著壓歲錢,鑽進被窩享受一晚富足的單純快樂。
思及此,台灣孩子的壓歲錢,想必與外國孩子聖誕襪裡的聖誕禮物一樣,多麼讓人期待與興奮啊。,